人民币跨境支付超50% 中国加速抛弃美元?

中国加速抛弃美元?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超50%

最近,《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正在快速抛弃美元”的评论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指出,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从2010年的不足1%猛增到2023年7月的超过50%,中国正加速摆脱美元依赖。

数据显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实证称,截至2023年7月,中国跨境收付中人民币占比超过50%,而2010年还不到1%。这表明,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正在快速增长,西方货币的份额被一点点蚕食。

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让中国格外警醒。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几乎将所有新增海外贷款从美元转向人民币,人民币海外贷款从2015年的1000亿美金,直冲2025年的4000亿,占比翻倍到40%。

贸易层面也呈现出类似趋势,中国超过30%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用本币人民币结算,美元份额从十年前超80%,跌至如今不到50%。巴西用人民币购买阿根廷大豆,沙特用人民币卖油,俄罗斯天然气也走人民币。埃及、伊朗、土耳其、印尼等国家纷纷跟进,在美元地盘上插旗。

尽管中国没有动一枪一炮,但通过“去殖民化金融”的策略,将国际货币格局搅得天翻地覆。

然而,西方并非坐以待毙。美国拥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和军事力量,人民币想要真正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CIPS系统等本土金融体系仍无法完全替代SWIFT等西方体系,市场信心、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

国内舆论对此议题反应热烈,有人呼吁“治治美元霸权”,有人认为“美国要完”,但也有人泼冷水,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9月13日央视紧急稳场,称外汇储备稳在3.2万亿,汇率波动“合理”。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依然坚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官方鼓励企业多用人民币结算,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币计价债务融资力度。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纷纷响应,这或许是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潜在路径。

这场金融博弈正将全球格局推向新的演变点,未来如何发展,还待拭目以待。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SWIFT体系: 全球金融市场广泛使用的跨境支付系统,由比利时一家国际合作组织管理,以美元为主导。
  • CIPS体系: 中国自主建设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旨在为人民币跨境交易提供平台和保障。
  • 全球储备货币: 一种国际上广受欢迎的货币,被用于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美元目前占据着这一地位。

深入探讨:

文章提到了中国在加速抛弃美元方面的举措,但仅仅描述表面现象并不能全面了解这场金融博弈。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美国应对策略: 面对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的快速增长,美国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美元霸权?是否会加紧金融制裁,或寻求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来巩固美元地位?
  •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尽管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CIPS体系尚未能完全替代SWIFT,市场信心、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中国将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让人民币更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 多极化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可能会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多极化进程。这将会对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哪些国家会在这过程中受益或受损?

未来展望:

这场金融博弈的最终结果仍然悬而未决。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