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转型:从项目文化到制度建设
Share
加拿大面临转型:告别“项目文化”,开启“制度建设”新时代
加拿大是否能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复兴十年”?这并非取决于临时目标或新的项目,而是需要一种勇气——去构建能够持续投资的系统与制度。
现任自由党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承诺今年秋天发布首批国家利益项目清单。然而,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项目,而是从“剪彩文化”中摆脱出来,建立一个注重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的体制框架。
文章指出,加拿大政治陷入了一种“项目迷思”。政客们喜欢宣誓目标、承诺投资,却缺乏长远规划和制度支撑。以渥太华的高速铁路计划为例,历经十多年,依然停留在方案阶段,而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则通过建立国有铁路公司和常设机构,持续推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
此外,加拿大政府的预算心态也加剧了问题。将资本支出视为一次性项目,而非支撑长期繁荣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公共资产缺乏有效投资和维护。从住房审批到电网规划,再到医疗服务,都缺乏全国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文章进一步指出,加拿大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卡特尔化”。政府监管者、现有企业、工会/协会之间形成了一种“温和合谋”,消费者付出更多,新进入者被排挤,国家的长期繁荣受到侵蚀。电信业、航空业、医疗行业等都存在着类似现象。
为了摆脱困境,文章呼吁加拿大进行一场真正的经济自由化,让政府回归本位:制定清晰、可预测的规则,降低风险,吸引资本,促进竞争和创新。 跨省贸易壁垒需要被彻底打破,联邦制框架需要被重新审视,以适应21世纪的需求。
作者认为,只有真正实现制度建设,才能使加拿大摆脱“惰性困住”的现状,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追赶十年”。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经济的现状: 加拿大经济虽稳定,但增长乏力,创新能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
- “项目文化”的影响: 短期目标、注重宣誓承诺,缺乏长期规划和制度支撑,导致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服务体系薄弱。
- 联邦制框架的局限性: 加拿大联邦制结构带来的跨省贸易壁垒和资源分配问题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文章所提到的“卡特尔化”现象并非加拿大独有,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类似挑战。例如,美国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欧盟的农业补贴政策等等。 加拿大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
那么,加拿大如何摆脱“惰性困住”?实现制度建设新时代?
- 改革预算体系: 将资本支出视为一项长期投资,而非一次性项目,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
- 推行全国性、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 建立统一的住房审批标准、电网规划方案和医疗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跨省差异带来的问题。
- 加强反垄断监管: 打破“温和合谋”,鼓励新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
- 改革联邦制框架: 探索削弱跨省贸易壁垒、优化资源分配的机制,打造更加一体化的国家经济体系。
加拿大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通过勇气和决心,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将成为加拿大实现“追赶十年”的重要保障。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