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金融机构遭黑客攻击,信息安全受威胁

加拿大金融机构相继遭遇网络安全攻击 公众担忧信息安全

最近,加拿大金融市场接连发生两起严重的网络安全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的担忧。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和投资平台Wealthsimple都成为了黑客的攻击目标,这凸显出无论传统金融巨头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难以避免黑客威胁。

国家银行遭勒索攻击

据报道,自称“Scattered LAPSUS$ Hunters”的黑客组织入侵了国家银行的服务器,并在Telegram平台上发起公开勒索,声称将根据收到的点赞数量逐步公布所谓的客户信息。该组织声称已经获得了对国家银行Oracle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如果属实,后果将非常严重。

国家银行回应称,“没有任何客户数据遭到泄露”,并已委托外部网络安全公司调查事件的真实范围。目前尚未见到该组织公开任何客户数据样本,他们发布的仅是据称攻破的Oracle和Citrix系统截图。然而,网络安全专家Stéphane Auger指出:“这不是虚张声势”。 该组织是由三大网络犯罪团伙Scattered Spider、ShinyHunters与LAPSUS$合并而成,集合了技术与知名度,短时间内名声大噪。

过去30天,该组织已宣称攻击多个知名机构,包括万豪酒店、欧莱雅、桑坦德银行以及一些政府部门。FalconFeeds创始人Nandakishore Harikumar在8月1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警告,这类网络犯罪正在把攻击变成公开的“秀场”,通过制造恐慌迫使企业付出高昂代价。

Wealthsimple遭遇供应链攻击

与国家银行事件几乎同期,投资平台Wealthsimple也披露一起数据泄露。公司于8月30日发现,一款由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包遭入侵,从而引发供应链攻击。

Wealthsimple表示:“8月30日,Wealthsimple发现了一起数据安全事件。所有账户仍然安全,没有资金被盗取或挪用。” 事件在数小时内得到控制,公司立即展开调查,并确认不足1%的客户数据在短暂时间内被未授权访问。受影响的信息包括客户联系方式、注册时提供的政府身份证件、账户号、IP地址、社会保险号以及出生日期等。好在资金与密码均未遭窃取。

公司已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受影响用户,并为其提供两年免费信用监控、暗网监控、身份盗窃保护与保险。同时,Wealthsimple也已通知监管机构,并设立专门支持团队与强化安全措施。

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迫在眉睫

短短几天内,国家银行和Wealthsimple相继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显示出无论是传统金融巨头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难以避免黑客威胁。前者遭遇的是国际知名黑客团伙的公开勒索,后者则暴露了供应链安全的薄弱环节。

对个人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警惕。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启用多因素认证、留意账户与信用异常。 对机构而言,这些事件再度提醒了网络安全投资的紧迫性。不仅要守住系统边界,更要强化第三方供应链管理与合规响应。在网络攻击的阴影下,透明沟通与快速行动,是金融机构能否重新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勒索软件攻击: 这是一种恶意软件,会加密受害者的文件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解锁。
  • 供应链攻击: 攻击者通过入侵第三方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系统,从而间接攻击目标公司。
  • 多因素认证 (MFA): 一种安全措施,需要用户提供多种身份验证方式,例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以确保帐户安全性。

以上概念对于理解本文所述的事件至关重要。


加拿大金融机构相继遭遇网络安全攻击,引发了公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和投资平台Wealthsimple都成为了黑客的攻击目标,这凸显出无论传统金融巨头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难以避免黑客威胁。

案例分析:

  • 国家银行勒索攻击: 这次事件涉及到国际知名黑客团伙“Scattered LAPSUS$ Hunters”,他们声称已入侵国家银行的服务器并威胁公开客户信息。虽然国家银行否认任何数据泄露,但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金融机构安全性的担忧。
  • Wealthsimple供应链攻击: 投资平台Wealthsimple遭遇了一起供应链攻击,黑客通过入侵第三方软件包从而渗透到 Wealthsimple 系统。尽管此次攻击没有导致资金损失,但涉及客户联系方式、政府身份证件、账户号等敏感信息,提醒我们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环境,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都需要采取行动加强安全防御:

  • 金融机构:

    • 持续投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 (SIEM) 系统等。
    •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识别和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 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和控制网络安全事件。
    • 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安全评估。
  • 个人用户:

    • 启用多因素认证 (MFA) 增强帐户安全性。
    • 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及时补丁漏洞。
    • 谨慎对待电子邮件和网络链接,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打开不明附件。
    •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提高安全意识,关注官方通知和安全资讯。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也日益复杂化。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需要保持警惕,持续学习和改进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