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群心“中国梦”与“美国梦”
华人梦:两岸三地间徘徊的“曲线救国”
三十年前,许多华人带着梦想来到美国,如今,中国梦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波又一波的华人涌入美国追逐“美国梦”。但随着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在“美国梦”和“中国梦”之间徘徊,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
文章中讲述了生物学家校迎宪的故事,他1988年来到美国留学,21年来一直致力于科研工作。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当初“做出惊天动地事情”的理想。 他坦言:“随着年龄增大,心里会有一丝不安,害怕这一辈子的梦只是一个梦。”
校迎宪并非个例。文章指出,许多已经“圆了美国梦”的华人因各种原因要放弃美国公民身份,回国发展或定居中国。 但现实是,“退出并不容易”。放弃国籍程序繁琐,双重课税也令人头疼。
与此同时,中国梦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华人。 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指出:“过去三十年里头,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 他强调,“‘中国梦’,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
对于许多华裔,回国发展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校迎宪先生就通过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会长,促进中美生物医药科技交流,帮助海归回国创业,为实现报效祖国的梦想而努力。
文章展现了华人面对两岸三地间选择和徘徊的复杂心理状态。 “中国梦”与“美国梦”交织在一起,最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是每个华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