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冰水真的伤身吗?夏季饮品指南
Share
“吃冰伤身”是误区?夏天喝冰水真的好吗?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一年盛夏来临。炎热的天气让人只想品尝一口冰凉解暑的饮料。然而,很多养生达人认为吃冰伤身,一到夏天就纠结万分。其实真相是:胃实际上更喜欢凉!
胃爱凉水?别怕“冷” 胃黏膜屏障说:“来吧!”
胃里有一层叫做胃黏膜屏障的特殊组织,就像给胃穿了一个“防弹衣”,保护它免受外界伤害。那么什么能够损害这个“防弹衣”?答案是:开水!过烫的开水会灼伤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渗透到胃壁,引发胃炎、糜烂甚至不典型增生,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癌症和溃疡等疾病。
喝水要喝常温的或者是冰水,对胃是有好处的。过烫的开水对整个消化道都会有影响。
为什么有些人喝凉水就不舒服?
过去,我们倡导不喝冷水,是因为当时的水卫生条件有限,直接喝生水会带来疾病隐患。而现在我们喝的冰水冷饮,几乎都是工业化制冰的产物,只要操作和储存得当,是不太容易有卫生隐患的。 但有时仍然存在饮用水污染、冰块细菌超标等问题的可能性,喝了这样的水或冰块制作成的冷饮,就很容易出现拉肚子、肠胃不舒服的情况。
除开这种“不干净”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和部分存在肠易激综合征特定类型的人群,喝冰水会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道排空,导致腹部轻微不适后的排便。 这部分人是现阶段“喝冰水腹泻”的主要人群。他们对冷水敏感,不好消化、易产气等食物都会引起腹泻。
人体自带调节机制:少量冰水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
尽管理论上来说喝冰水的确会对胃产生一些影响,但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机制也不会“吃素”。正常情况下,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运作下,人体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即便是喝了几口冰水,从嘴巴再到肠胃,在这过程中冰水也差不多被同化了。只要不是短时间内持续大量地喝冰水,它们是发挥不到多大作用的。
曾有新闻说,有人喝了冰水吐血了,这多是因为人本身就有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加上短时间内大量喝冷饮让消化道受到刺激,而出现消化道出血。
喝冰水需要注意什么?
- 冰水温度在0-4℃之间为宜。
- 成人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隔几个小时再喝。
- 避免空腹和剧烈运动后饮用,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饮用。
注意:这5类人不适合喝冰水
由于以下5类人群的胃肠道功能不完善或较弱,建议尽量不喝冰水,如果怕热的话,喝与室温一样的冷水即可。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型除外)。
- 处于胃炎急性期甚至有可能有溃疡的患者。
- 胃肠功能不够强大的小朋友。
- 胃肠高敏感性已经逐步呈现的中老年人。
- 吃了冰冷食物会头疼到影响生活的人。
夏季饮品推荐:冰水、冰咖啡、冷泡茶最佳选择!
夏天大家常买的冰水、冰咖啡、冷泡茶、冰可乐、冰果汁、冰奶茶等,到底哪个饮品才是高温下的最好选择?建议选择单纯的冰水、冰咖啡、冷泡茶等;不推荐:很甜的冰可乐、冰果汁、冰奶茶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和建议,你可以先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 胃黏膜屏障: 这是保护胃部免受外界伤害的重要组织,由一层特殊细胞构成,可以抵御酸碱、细菌等刺激。
- 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汗腺分泌、血管扩张等方式维持体温在37℃左右的稳定状态。
- 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一种常见慢性胃肠道疾病,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
- 食物过敏/不耐受: 部分人群可能对特定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深入了解“吃冰伤身”的真相
关于“吃冰伤身”,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这篇文章主要试图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1. 喝凉水对胃的益处:
- 缓解消化负担: 冷水可以帮助稀释胃酸,减轻胃部压力,促进食物消化和蠕动。
- 抑制细菌繁殖: 寒冷的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喝凉水可以抑制胃部细菌滋生。
2. 为什么有些人喝凉水不舒服?
- 个人体质差异: 一些人天生对冷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腹泻、肠胃不适等症状。
- 肠道功能问题: IBS 患者等肠道功能异常的人群更容易被凉水刺激,加重疾病症状。
- 食品安全隐患: 使用劣质冰块或污染饮用水都会引发食源性疾病。
3. 如何安全健康地享受凉爽饮料?
- 选择优质的冰块和饮用水,注意卫生清洁。
- 适量饮用,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间隔时间至少两小时再喝。
- 避免空腹或剧烈运动后立即饮用冷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 留意自身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停止饮用并咨询医生。
4. 夏季饮品选择建议:
- 最佳选择: 冰水、冰咖啡、冷泡茶等清爽低糖饮料。
- 谨慎选择: 过甜的冰可乐、果汁、奶茶等高糖饮料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健康。
5. 特殊人群的饮用建议:
IBS患者、胃炎患者、儿童、老年人以及对冷刺激敏感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饮用冰水,选择温水或凉白开等适合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