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真智力”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真智力”?
北大教授魏坤琳新书《聪明养育》解析: cerdas不只来自先天基因,还需要后天的培育!
近年来,“怎样让孩子更聪明”一直是家长们热议的话题。近日,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教授魏坤琳出版了新作《聪明养育》,深入探讨了“聪明”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真智力”。
魏教授指出,“聪明”是一个多维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高智商。除了天生智力的因素(神经智力),还包括长时间学习和积累形成的技能体系(经验智力),以及策略思维、积极态度和自我监控能力等(反省智力)。他认为真正的“聪明”是由这三种智力的完美结合构成的。
魏教授提出“真智力=(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公式,强调反省智力在其中起着放大作用。 孩子的学习和成才不仅取决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的知识积累,更需要培养良好的策略思维、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我监控能力。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培育这三种“真智力”? 魏教授提供了以下建议:
-
神经智力方面:
- 在孩子早期发育阶段,注重语言学习和社交交流,尽量减少看电视时间。
- 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刺激大脑发展,促进多种能力的成长。
-
经验智力方面:
- 选择适宜难度的任务,避免陷入“舒适区”或“恐慌区”。
- 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练习,并把复杂技能拆解成小块学习。
- 提供持续有效的反馈,帮助孩子及时修正学习策略和知识结构。
-
反省智力方面:
- 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 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并给予适度的表扬。
- 教会孩子自我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魏教授的《聪明养育》为家长们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培养“真智力”之路,帮助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