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广场蜕变:告别假货重灾区?
Share
太古广场告别“假货重灾区”?华人购物中心悄然蜕变
曾以“应有尽有”和浓厚亚洲风格吸引众多顾客的加拿大多伦多万锦市的太古广场,因多年来出售假货频频被国际品牌盯上,甚至引发执法部门调查,一度成为外媒口中的“假货重灾区”。然而,最近几年,这座华人商场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悄然蜕变。
从“淘便宜名牌”到“品质升级”
过去十年间,太古广场曾被一些人视为“淘便宜名牌”的地方。许多摊位售卖带有知名品牌标志的鞋子、衣服、手机壳、耳机等商品,不少消费者抱着“看起来一样、价格便宜”的心态购买。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商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多家国际大牌曾派出私家侦探,甚至警方出动30多名警员突袭商场,现场查获上千件涉嫌假冒商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最新报告也将其列入“重点监测名单”,理由是存在持续的知识产权问题。
但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多位长期从事品牌维权工作的法律专家和调查人员一致表示,太古广场的假货数量正在下降。一位调查员说:“几年前我进去一走就是几十家都在卖假货,现在就算想找,都找不到那么多了。”
加拿大知识产权律师Lorne Lipkus也表示,太古广场过去确实是假货问题的“标志性案例”,但随着品牌方维权、法律文件送达、商场管理介入等一系列努力,如今情况有明显改善。
商户心态转变:告别“假货”标签
这种变化也被本地居民看在眼里:“就我个人来看,太古广场作为假货集中地的名声,确实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是真实存在的。但现在我进去看到的,大多是奶茶店、名创和眼镜店。”
一位商户也表示:“我真的感觉,现在太古广场有些商户不想再被贴上‘卖假货’的标签了,他们更希望以销售高质量商品为人所知。”
挑战依然存在:监管难度与市场信任
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太古广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该商场的法律结构为“商业公寓式”管理,即每个摊位的所有权由个人持有,有些甚至来自海外,这也让统一管理变得复杂。
此外,假冒商品仍然可以找到,但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明目张胆地摆在柜台上。如果有出售,往往隐藏在货架之后,或通过“询价才能给看货”的方式进行。一些摊主使用未成年店员、现金交易、无身份信息等方式逃避追责。
未来展望:重建市场信任的漫长路程
太古广场的故事,也折射出全球商品监管、消费习惯与市场信任之间的微妙平衡。尽管曾有负面争议,太古广场依旧是华人和本地食客的热门去处。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地道的亚洲美食、甜品、奶茶、零食店也成为吸引力之一。
从执法收紧、品牌维权,到商户心态转变,这座充满争议的华人商场似乎正努力甩掉曾经的“污名”,但要彻底改变印象,还需时间。重建市场信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道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关于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除了对品牌方造成经济损失外,假冒伪劣商品还可能威胁消费者安全。例如,劣质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劣质电子产品存在电击风险,甚至医疗器械的仿制品可能危及生命。
华人商场的文化背景: 太古广场的“应有尽有”和亚洲风格吸引顾客,体现了华人群体对熟悉环境和产品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华人移民社区经济状况的特点。
加拿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加拿大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政府、品牌方和消费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太古广场的发展方向: 商场正在努力转型,吸引更多正规商家入驻,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可能需要加强与品牌方的合作,改善管理机制,提升公众对商场的信任度。
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观念转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可能会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冲击。太古广场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创新经营方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