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卖假货 维权难 责任归属?

买到假货维权难? 平台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也随之而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等,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近日,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黄金却发现是假货,引发了对平台责任的热议。

据了解,该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黄金饰品,但在后续鉴定中发现其并非真金,试图维权却遭遇诸多困难。店铺已经下架产品、关店,甚至连平台提供的工商信息也证明虚假,销售者的失联使得维权陷入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消费者质疑平台的责任归属。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表示,消费者在平台买到假货,平台需要承担多种责任,其中包括在法律特殊规定之下,承担连带责任。

平台哪些行为需承担责任?

  • 店铺失联跑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若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消费者可要求平台赔偿。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 包庇或应知而未知的侵害: 根据《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明知或应知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需承担连带责任。
  • 未尽审核义务: 《电子商务法》规定,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朱巍进一步分析,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还是相应的责任,需要看平台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例如明知道是有问题,没有采取措施的,或者是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平台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如何有效维权?

上海央法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周凯建议消费者在遇到假货问题时,首先要固定证据,保存购买记录、商品实物、商家宣传页面,有必要时委托质检机构进行鉴定。若遭拒,向平台提交完整证据链投诉。如果平台不作为,可直接向12315、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对商家行政处罚。或者直接起诉至法院,要求商家及平台共同承担责任。

周凯还提醒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若商家承诺“假一赔十”等优惠措施,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和《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10条,该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消费者可根据商家的承诺维权。

面对平台卖假货的问题,需要平台加强商家资质审核,提高监管力度,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多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理性消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电子商务法: 它是中国专门针对网络交易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对假货问题的处理机制。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部法律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依据,它赋予消费者在遭遇假货等侵权行为时的维权手段和途径。
  • “承诺履行”的法律意义: 在电商平台上,商家提出的“假一赔十”等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能履行,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

针对平台卖假货问题的解决方案:

除了平台加强商家资质审核、提高监管力度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应对这个问题:

  • 建立健全的投诉机制: 平台应设立便捷、高效的投诉渠道,方便消费者及时反映问题,并承诺会在合理时间内调查处理。
  •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平台应公开透明地展示商家的资质信息、经营记录以及商品真伪认证等相关信息,让消费者在购物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商家情况。
  • 加强联合打击力度: 平台可以与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共同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行为。
  • 鼓励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 平台可以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商品进行真伪鉴定,并发布结果,提高消费者辨别真伪的能力。

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除了寻求平台和政府的帮助之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维权意识:

  • 理性购物: 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仔细阅读商品信息和评价,谨慎选择购买渠道。
  • 保存证据: 在购物过程中,应妥善保管购物记录、商品实物、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时提供。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熟悉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维权能力。

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电商平台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交易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买到假货维权难? 平台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

以下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用户1: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像是在给电商平台代言一样!建议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换成“平台免责条例”。
  • 用户2: “平台明知或应知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需承担连带责任。”哈哈哈哈哈,这句简直是空话!谁敢说自己知道假货呢?电商平台就是个神奇的平行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
  • 用户3: 建议消费者维权之前先去学习一下法律法规,毕竟现在连“假一赔十”都能被质疑了。还是乖乖接受命运吧,买到假货就当作是交学费!

当然,也有少数理智的网友:

  • 用户4: 确实,平台责任不应该回避,但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多查证商品信息,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 用户5: 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平台和商家卖假货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