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可口可乐”译名之谜

可口可乐译名谜团:集体智慧还是个人功劳?

可口可乐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却始终伴随着争议——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经典的名字呢?

旅英学者蒋彝曾声称是其首创,但可口可乐公司档案馆馆长穆尼在其2008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可口可乐”译名其实是公司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并没有任何广告征集或《泰晤士报》登广告的说法。这有力地否定了蒋彝的说法。

穆尼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中文译名选定过程:从4万多个汉字中筛选出与英文发音相近的200个候选词,最终选择“可口可乐”,寓意“好喝及快乐”。遗憾的是,文章并未提及具体参与者。

《中华读书报》2018年3月7日刊登的文章“‘可口可乐’译者简考”作者杨全红介绍,当年在上海开律师事务所的美国人阿乐满曾撰写文章“可口可乐商标之汉译”,并提到与可口可乐公司人员共同为中文译名贡献力量。

从穆尼和阿乐满的文章中可以推断,“可口可乐”的中文译名是该公司职员与阿乐满律师事务所合作的结果,蒋彝的说法失实。

值得一提的是,阿乐满是一位中国通,曾担任美国驻华公使馆见习译员、上海领事等职务。他参与过许多重大事件,并在抗战期间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申报》编辑等职。

新加坡富商任九皋在其回忆录中称可口可乐汉译出自其上司李泽民之手,但缺乏更多旁证无法最终确认。

无论真相如何,“可口可乐”的中文译名成为美中文化交流的典范,体现了跨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