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词汇规范引发热议

新华社发布词汇使用规范 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一份新闻报道中的词汇使用规范,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规范涵盖了对政治、宗教、地区等敏感词语的界定,例如在提及台湾问题时,要求使用“中国台北”而非“中国台湾”;在报道中尽量避免使用“黑非洲”等带有歧视色彩的词汇,并建议使用更准确、中性的表达。

规范还针对一些特定事件和群体提出了明确的使用要求,比如在报道达尔富尔冲突时,建议避免使用“阿拉伯民兵”等说法,而应使用“民兵武装”或“部族武装”。此外,在国际战争报道中,建议避免使用“击毙”“被击毙”等词汇,并倡导使用更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份规范旨在加强新闻报道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和规范性,但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这些规范过于严格,对于口语和新兴词语的使用限制过多,不利于语言的生动发展。而另一些网友则支持这份规范,认为它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专业性,并避免出现歧视性或误导性的表述。

目前,新华社的词汇使用规范引发了关于语言规范、表达自由和新闻报道伦理等方面的多方讨论,也为公众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中词语使用的标准提供了参考。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