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为何我们总高估自己拥有的?

"禀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高估自己拥有的?

近日,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的研究再次引发热议,他指出人类天生存在“禀赋效应”——即人们对拥有事物进行高估。 实验显示,在相同商品下,卖家往往会对其价值进行两倍的评估,而买家则会更理性地看待价格。

这种现象解释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看似奇怪的行为:明明薪资差距不大,却犹豫不决是否跳槽;明明知道“便宜货”质量低劣,却舍不得多花一点钱购买优质产品;甚至对原本心仪的商品,在买下之后却发现没有当初想象中的美好。

“禀赋效应”的核心在于:一旦拥有某物,我们就更容易将其视为宝贵不可或缺的,从而难以理性地进行判断。 塞勒将这种现象称为“损失厌恶系数”,即人们为了避免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往往需要付出两倍的快乐来弥补。

例如,当你接受了一份高薪工作后,即使另一家公司提供更长的年假,你可能仍然难以改变主意,因为你已经对这份工作的价值进行了“禀赋效应”的评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生意人,他们对商品和资金的认知会受到“拥有感”的影响,而无法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客观地进行评估。

当然,“禀赋效应”并非完全负面,它也可以成为我们激励自身的动力。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并对其价值进行理性思考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利用它们,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