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物效应:看见可爱动物会“攻击”?

萌物效应:看见可爱动物会忍不住“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黛儿·迪尔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在看到萌系动物时,更容易表现出一种看似攻击性的行为。

研究人员将90名志愿者分成三组,分别观看萌系动物、搞笑动物和普通动物的图片。结果显示,观看萌系动物组的人平均捏破了120个泡泡(实验中使用泡泡纸作为反应指标),而观看其他两组的人的泡泡数量明显少于此。

这似乎与我们对萌物的“爱”形成一种反差现象。黛儿解释道,这种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人们面对萌物时产生的一种挫败感。虽然我们被萌物吸引,想要照顾它们,但现实情况却无法实现,这种无法满足的愿望可能会转化为攻击性行为。

此外,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其他可能性,例如:人们为了控制住自己不去伤害萌动物,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了攻击性的表现。或者说,强烈的正面情绪会导致负面行为的表现,就像美国小姐在接受加冕时会因为过于激动而泪流满面一样。

这项研究揭示了我们面对可爱动物的复杂情感反应,也引发人们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思考。 究竟萌物效应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现象?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