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风波:环保与文化共存
Share
鱼翅风波:环保与文化碰撞
近年来,鱼翅作为华人宴席中的高档菜肴备受争议。一边是呼吁不吃鱼翅的环保人士,担心过度捕捞导致鲨鱼数量减少;另一边则是餐饮业者和部分民众认为,抵制鱼翅过分严苛,缺乏科学依据。
文章指出,欧美国家率先抵制鱼翅风潮,但其影响主要集中于大中华地区,东南亚地区鱼翅消费量则相对较低。虽然每年一亿条鲨鱼因鱼翅被捕杀的说法流传广泛,但其数据来源未经官方认证,且并非所有鲨鱼品种都面临绝种危机。
文章作者认为,“禁吃鱼翅,保护鲨鱼”应以教育方式推广,而非强制性措施。环保人士应与业者对话,寻求替代品逐步取代鱼翅,并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同时,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的政府宴会不再提供鱼翅,更多源于反腐败的考量,而非纯粹的环保因素。
文章最后指出,对于一般民众来说,鱼翅并非日常必需品,其在华人宴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新马地区华人更倾向于以其他菜肴代替鱼翅,年轻人对鱼翅兴趣不高。因此,大可不必过度渲染“抵制鱼翅”的声势,环保人士应关注更多需要保护的动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