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融资案:内鬼、监管失职酿危机
Share
黄金融资案:内鬼潜伏、监管失职,信托公司难逃责
近期爆发的“金凰珠宝”黄金质押融资案再度引发公众对金融市场安全的担忧。案件调查结果显示,涉事黄金可能被篡改为假货,银行内鬼或存在,而信托公司管理不善也成为罪魁祸首之一。
据了解,该案件中涉及的黄金可能在保管环节被替换成假冒品,真黄金则用于进行后续融资活动。专家分析,由于黄金检测机构每次检测的结果都显示为真黄金,因此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相关方都无法察觉异常。最终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农行39亿票据变报纸”的先例再次警示着我们,金融市场内贪污腐败现象依旧存在。 在本次案件中,融资方买通黄金保管方才是关键环节,检测机构则不存在责任。
虽然保险公司承担了一部分责任,但信托公司的管理失职也难以忽视。 2020年2月,东莞信托就曾抽检发现质押的黄金为假货,但直到6月才将信息公开,拖延了处理时间,最终导致风险激化。
专家指出,信托公司存在两大管理失职:
- 投后管理不力: 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信托公司,都没有对质保品进行有效的抽检,错过了暴露风险的时机。
- 资金流向监管缺失: 金凰珠宝融到的资金用途不明确,信托公司未能有效监管资金流向,最终导致资金被用于购买假黄金。
以上两点将成为投资者追责信托公司的切入点。
这场金融风暴再次提醒我们,金融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以及各相关方更负责任的行为,才能真正保障投资者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