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哥华油价创历史新高 逼近2元
Share
大温哥华油价再创新高 近期油价涨幅超过15分/升
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加油站的汽油价格再次攀升至每升1.91加元,接近2元关口。 朋友圈里许多司机纷纷感叹:“这油价都快加不起了。”过去一周内,油价累计上涨超过15分/升,短短几天内飙升速度令人措手不及。
此次油价涨幅并非源于加拿大本地因素,而是美国西海岸炼油厂的关闭和维护导致供应减少。南加州一家大型炼油厂宣布永久关闭,其他几家正在进行年度维护。原本加州拥有11家主要炼油厂,到年底可能只剩下10家,明年还会再少一家。专家指出,这不仅是几周内的事情,未来几年油价都将因为供应链紧张而频繁波动。
此外,关于华盛顿州Olympic输油管道可能停运的传言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不安情绪。这条管道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命脉,一旦运作不顺,BC省、华盛顿和俄勒冈的司机们都会受到冲击。最近温哥华、素里、列治文的加油站几乎同步涨价,就是这种连锁反应的表现。
更让人头疼的是,加元近期持续走弱,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同样的油桶需要付出更多加币,相当于变相的再加一层“涨幅”。
面对油价暴涨,许多人不禁怀疑是否与“碳税”有关?的确,联邦政府今年实施了新的《清洁燃料条例》,坊间称之为“碳税2.0”。其目标是迫使能源公司采用更清洁的方式来生产和炼制燃料,从长远看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短期内,企业的额外成本会不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才是人们最担心的。
联邦环境与气候变迁部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这项条例可能会让汽油每升多出17分、柴油多出16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年可能意味着额外支出上百元。保守党党领博励治早就批评这样的政策只会掏空老百姓的钱包,而自由党则坚持认为这是环保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
然而从眼下情况来看,这波油价的急剧上涨,主要还是供应问题造成的。南加州炼厂的关闭和维护、管道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加元疲软,才是让油价一夜之间飙升的关键因素。
专家们也安慰说,进入秋冬以后,随着天气转凉,人们的出行减少,本地对汽油的需求自然会下降,这或许能带来一点缓解。同时,北美西海岸也正在加快从海外进口燃料,像日本、韩国甚至东南亚的汽油,都有可能被运到加拿大来填补缺口。一旦这些外部供应逐渐到位,油价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里逐步回落。
可对于普通开车一族来说,这些分析听起来都太遥远了。现实就是,当你开车去上班、去送孩子上学,油箱里的数字在无情地提醒:又要多花几十块钱了。尤其是在大温这种公共交通覆盖有限、很多人高度依赖私家车的地方,油价的每一次上涨都像是一种额外的生活负担。
一些人开玩笑说,现在加油前得先深呼吸一口气;也有人干脆调侃,“是不是该考虑换电动车了”,虽然电动车的购入成本同样高得吓人。
对于未来的走向,专家们普遍认为短期内价格还会在高位徘徊,等到秋冬用油需求下降、海外燃料供应稳定之后,才有可能稍微松口。但“2元时代”会不会真的到来?大多数人心里其实已经有答案。
油价的涨跌本就跟国际市场高度绑定,而政策层面的碳税、环保条例也像隐形的绳索,把油价推向更复杂、更不可预测的未来。眼下,大温哥华的司机们只能选择适应:能少开就少开,能拼车就拼车,或者耐心等待下一波价格的缓解。只是每一次站在加油站前,面对不断跳动的数字,总会有一种无力感。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碳税的具体机制和目标: 这篇文章提到了联邦政府实施的新《清洁燃料条例》,也被称为“碳税2.0”。 但它并没有详细解释什么是碳税,它的具体运作方式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碳税的概念,可以搜索相关信息或阅读官方文件。
- 加拿大石油市场的结构: 文章提到美国西海岸炼油厂的关闭对加拿大油价的影响,但没有解释加拿大本地石油市场的情况,比如其依赖于进口燃料的比例、国内炼油产能等。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你更全面地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 全球能源市场的最新动态: 文章仅提及加元走弱和海外燃料供应的影响,但没有详细介绍全球能源市场的整体状况,包括原油价格波动、其他国家能源政策等。关注国际能源市场动态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加拿大油价的变动趋势。
深入思考: 除了文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可能影响加拿大油价?例如气候变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冲击等等。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可以继续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专业分析文章和政府文件。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