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状态”透出体虚 中医专家详解调理方案
Share
手部“状态”透出体虚:中医专家详解不同体虚特点及调理方案
近年来,“体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种体虚,因此难以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洋表示,手部的状态与气血阴阳密切相关,查看手就能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是否虚。
不同体虚,怎么分辨?
-
血虚: 手发麻,血液不足或功能减弱,无法充分滋养肢体,就会导致手部发麻。此外,血虚主要症状还包括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月经量少或闭经等。
-
气虚: 手无力,气虚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气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会导致疲倦乏力,手部就无力。此外,气虚的人还很爱出汗、呼吸短促、声音低弱、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
-
阳虚: 手冰凉,久病、劳伤、大汗、大吐、大泻等都会导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身体阳气不足,无法温煦肢体,就会导致手部冰凉。除此之外,阳虚的人还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自汗、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虚弱等表现。
-
阴虚: 手心热,久病或房室劳倦等会导致精血津液亏虚。身体阴液不足、无法制阳时,必然会导致虚火内生,出现手心发热等阴虚证候。此外,潮热、盗汗、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也是阴虚的典型表现。
气虚和血虚,分别怎么补?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娜表示,在中医理论中,气不仅指呼吸之气,还是脏腑运作的动力。气不足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气虚者的调理建议: 日常要注重运动,推荐太极拳、散步等舒缓活动,以免过量伤气。气虚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另外,可多吃薏仁、山药等有顾护脾胃作用的食物,也可起到补气的作用。
-
血虚者的调理建议: 应适量多吃补血食物,比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生活中还要注意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阳虚和阴虚,分别怎么补?
-
阳虚者: 应多吃温阳食物,如生姜、羊肉、核桃、韭菜等。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适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生活要规律,按时睡眠和午休,多晒太阳,注意头、背、腹、关节的保暖,舒畅心情等。
-
阴虚者: 建议多吃银耳、百合、梨、枸杞等滋阴食物,避免摄入辛辣之品,平时不要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另外,阴虚者可经常按揉足三里(小腿外膝眼下约四横指处)、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处)等穴位,每次每穴5分钟左右,有滋阴健脾的作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中医理论的基础: 本文主要基于中医理论,如果您对中医的五行、阴阳、气血等基本概念不太了解,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建议您在阅读前花一些时间了解一下这些基础知识。
- 中医体质分类: 不同体质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很重要。本文提到的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只是常见几种体虚类型,中医还有一些其他的体质分类方法。
- 中药的服用安全: 中药虽然有很多功效,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所有人服用。 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来说,必须谨慎使用中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文信息:
-
结合自身情况分析: 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某一种体虚状态。但请记住,这只是初步判断,无法替代专业的医师诊断。
-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如果您发现自己存在明显的体虚症状,建议尽快咨询中医科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
科学调理,坚持不懈: 无论是哪种体虚类型,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方法,并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中医“治标立本”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态。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