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医疗:思维定势与现实差距

移民地医疗体系:思维定势与现实差距

一位移民海外的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关于海外医疗系统的讨论。这位网友表示,由于对家乡医疗体系熟悉的思维定势,她一度认为急诊科是“浪费纳税人钱”,需要先去私人诊所看中医。但实际情况是她孩子的病症需要立即就医,在超级医院等候7-8小时后才见到医生。

她的经历反映了移民群体在适应新环境医疗体系时存在的思维定势问题。一些网友则指出,海外的社区医疗中心可以转诊到专科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多做一次检查反而更有保障。 他们建议将私人诊所改建成具有一定检查手段的社区医疗中心,配备全科医生和基本检查设备,以便小病直接解决,大病定向转诊。

此外,网友们还讨论了中国医院检查结果互相不认可的问题,认为这才是真正浪费纳税人和私人的钱。

这场讨论引发了关于移民群体如何适应新环境医疗体系的思考。 面对新的医疗体制,需要摒弃过去的思维定势,理性分析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