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颈围:健康警示信号,不容忽视

粗颈围预示健康隐忧:除了BMI,还有更多指标可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颈围大小不仅与身材美观相关,更可能成为身体发出警示信号的重要指标,预示着罹患心脏病、糖尿病及睡眠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高风险。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身体质量指数(BMI)健康的人,粗颈围也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隐忧。

为什么呢?因为BMI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无法区分肌肉与脂肪,也无法揭示脂肪在体内堆积的位置。而颈围测量则能更精准地评估上半身堆积的过量内脏脂肪。相较于下半身脂肪,内脏脂肪代谢活性更高,更容易将脂肪酸、荷尔蒙及发炎物质释出至血液中,扰乱身体机能,促进慢性炎症并加剧胰岛素抗性。

研究表明,粗颈围与代谢异常疾病如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高风险有关;并且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明显关联。更令人担忧的是,粗颈围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病关键风险因子存在强烈关联,包括高血压、三酸甘油脂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偏低。

即使在调整BMI、腰围、身高与体重等变因后,上述关联性仍存在,这说明颈围尺寸可能是肥胖族群极其重要的风险指标。

专家强调,尽管颈围测量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协助评估风险,但它不应取代例行健康检查。对于孕妇或肥胖族群来说,更能帮助精准测量风险。

如何测量颈围呢?只需取卷尺环绕颈部最窄处,确保贴合但不致太紧。男性超过17英吋(即43.2厘米)、女性超过15.5英吋(即39.4厘米),便被视为颈围偏大。

专家指出,通过有氧运动与重量训练等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缩减颈围,优质睡眠和均衡饮食也是维持新陈代谢顺畅、有助体重管理的关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虽然BMI是衡量身材肥胖情况常用的指标,但它仅仅考察了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 肌肉密度: BMI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因此肌肉发达的人即使BMI较高,也可能并非过度肥胖。
  • 身体成分比例: 健康的身体成分应该包含适量的肌肉、骨骼和脂肪。 BMI不能反映这些细微的差别。
  • 脂肪分布: 不同部位的脂肪对健康的影响不同。 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过多)比臀腿型肥胖(皮下脂肪过多)更容易导致慢性疾病。

颈围测量更能精准地评估上半身堆积的过量内脏脂肪,弥补了BMI的不足之处。因此,除了关注BMI,还要注意颈围大小,它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身体健康的线索。

总结来说:

  • 粗颈围可能预示着罹患心脏病、糖尿病及睡眠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高风险,即使BMI健康的人也需要注意。
  • BMI存在局限性,无法区分肌肉与脂肪,也不能揭示脂肪在体内堆积的位置。
  • 颈围测量可以更精准地评估上半身堆积的过量内脏脂肪,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 通过有氧运动、重量训练、优质睡眠和均衡饮食等方式,可以有效缩减颈围,改善健康状况。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