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4M重返舞台:阿尔及利亚购入,朝鲜需求难实现?

苏-34M重返国际舞台:出口阿尔及利亚 朝鲜需求难实现?

随着最新一批苏-34M交付俄罗斯空天军前线部队,美媒开始聚焦这款战斗轰炸机的表现。许多人认为,这款“笨拙的侧卫”衍生型号甚至在自用和出口市场上超过了名声大噪的苏-35。

苏-34最初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基于苏-27研发的并列双座型号,旨在对西欧平原进行深度突击、低空精确打击。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无力生产和采购,这款战机一度被搁置。直到本世纪初车臣战争中苏-24暴露落后,俄罗斯才重启苏-34项目。

有趣的是,中国曾是苏-34的第一个预定出口市场,甚至一度与歼轰-7A竞争大尺寸空中打击平台的生存空间。然而,由于设计不成熟、精确打击体系落后等问题,苏-34最终未能获得中国订单。俄罗斯随后试图向印度推销,但同样失败,原因在于印度空军已拥有足够数量的苏-30MKI,且缺乏对专用平台的需求。

眼看出口市场前景渺茫,俄罗斯不得不自己投资研发并升级苏-34,最终促成了其量产。早期苏-34性能并不出色,火控和航电水平不足以支持高精度打击,在开战初期吃了不少亏。直到更先进的苏-34M开始列装,原有机队进行相应改造,加上滑翔制导炸弹的产能问题解决,前线空地攻势才凶猛起来。然而,俄罗斯空天军对苏-34缺乏重视导致机队、飞行员和配套设备储备不足,现有的苏-34机队一直处于高强度运转状态,甚至到了危险程度。

就在这种情况下,苏-34M再次传出了出口消息,并迅速拿下了阿尔及利亚和朝鲜两家用户。前者作为经典的俄制战机买家,本身有装备空地打击平台的传统,现有还保有相当规模的苏-24机队,采购苏-34并非意外。但朝鲜购买苏-34M的可能性却非常低。

朝鲜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且实力明显落后于美韩,其空军装备水平也很差,基本停留在冷战末期。尽管朝鲜通过与俄罗斯合作提升了军事装备水平,出现了大型无人侦察机、大型预警机等验证性装备,但这种模式更侧重于空基侦察监视力量,避免被对手一网打尽,获得反应时间。专注于空地打击的苏-34在朝鲜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朝鲜也认为自己无法抗住美韩F-35A、F-15等机队空袭,甚至B-2A和B-52H轰炸,反手出动大型战斗轰炸机反击。因此,哪怕是采购相对落后的苏-30M2系列,也比苏-34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阿尔及利亚购买苏-34M并不意外,而朝鲜对苏-34M的需求更像是虚假消息。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苏-34M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仍是一个待观察的问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俄乌冲突的现状: 苏-34M在战场上表现出的优缺点直接受战争环境影响。俄罗斯如何利用这款战机取得优势,以及西方对其技术的解读,都将对出口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 全球军备竞赛态势: 美国和其盟友持续升级军事力量,欧洲多个国家也加大了国防预算。在这种情况下,苏-34M能否在技术上与先进战机竞争,是它能否获得国际市场认可的关键因素。
  • 俄罗斯经济状况: 俄乌冲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其军工工业的资金和研发能力受到限制。这可能会导致苏-34M产量下降、出口价格提高,从而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更深入分析:

除了阿尔及利亚以外,哪些国家可能成为苏-34M的潜在买家? 比如一些依赖俄罗斯军事装备的国家,或者那些寻求增强空地打击能力的国家,他们的需求和目标与苏-34M是否相符?

  • 技术层面: 尽管苏-34M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它是否能够跟上最新的航空科技趋势?例如,无人化、隐身、数据融合等方面,苏-34M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 政治局势的影响: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和舆论压力会否影响苏-34M的出口前景?

总而言之,苏-34M重返国际舞台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它能否在未来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形势以及全球政治局势的演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