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多伦多便衣警误击居民门 引发网民议论
加拿大便衣警探误击居民门:提醒民众遇警须沉着应对 **多伦多--(2011年1月11日)--**近日,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华人女居民Laura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惊险经历,引发网民热议。Laura讲述称,日前当她家中有人敲门时,她第一时间判断出并非熟识朋友或邻居,因为没有事先预约便上门是不礼貌的。 开门后,Laura的女友发现门外站着两位便衣警察,其中一位印度裔男子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一名叫乔治的人。由于不存在该人物,女主人当即告知警察身份并称从未听说过该姓名。最终,两位警察向两人表示歉意并离开了。 Laura在文中分析了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她认为这可能是便衣警察在寻找既定嫌疑人的过程中误击居民门,也可能为犯罪分子故意留下假线索蒙蔽警方。 “一旦遇到这种警察上门的事,一定要冷静行事,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Laura强调说,“如果警察要找的嫌疑人其基本特征与你有些相似,比如族裔、身高、肤色、头发、相貌等等,则更应保持冷静,不要激怒警察”。 她还引用了一个近期发生的多伦多地区新闻事件为例,一位房主因与便衣警察发生口角冲突而遭受肢体伤害。 Laura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共鸣和讨论,许多人对警方执法方式表示担忧,同时也提醒大家遇警需保持冷静理智。
多伦多便衣警误击居民门 引发网民议论
加拿大便衣警探误击居民门:提醒民众遇警须沉着应对 **多伦多--(2011年1月11日)--**近日,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华人女居民Laura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惊险经历,引发网民热议。Laura讲述称,日前当她家中有人敲门时,她第一时间判断出并非熟识朋友或邻居,因为没有事先预约便上门是不礼貌的。 开门后,Laura的女友发现门外站着两位便衣警察,其中一位印度裔男子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一名叫乔治的人。由于不存在该人物,女主人当即告知警察身份并称从未听说过该姓名。最终,两位警察向两人表示歉意并离开了。 Laura在文中分析了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她认为这可能是便衣警察在寻找既定嫌疑人的过程中误击居民门,也可能为犯罪分子故意留下假线索蒙蔽警方。 “一旦遇到这种警察上门的事,一定要冷静行事,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Laura强调说,“如果警察要找的嫌疑人其基本特征与你有些相似,比如族裔、身高、肤色、头发、相貌等等,则更应保持冷静,不要激怒警察”。 她还引用了一个近期发生的多伦多地区新闻事件为例,一位房主因与便衣警察发生口角冲突而遭受肢体伤害。 Laura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共鸣和讨论,许多人对警方执法方式表示担忧,同时也提醒大家遇警需保持冷静理智。
加拿大警方教你与警员安全互动
加拿大警方教市民如何与警员安全互动 卑诗省—— 近年来,不少加拿大市民投诉在与警察接触时遭受不必要武力对待。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卑诗省政府正在设立一个独立机构,负责调查警员被投诉的个案。而同时,皇家骑警也积极向公众传授如何安全地与警方互动,避免成为“受害者”。 两位皇家骑警武力使用教官贾森和罗德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讲解了市民如何与警察有效沟通,并阐述了警方的动武原则。他们指出,很多情况下,市民与警察之间的误会源于语言障碍,尤其是英语欠佳的新移民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一位新移民误解了警员的指令“Freeze(不许动)!”,以为对方说的是“Free(你自由了)”,结果导致警员将其视为反抗行为,险些酿成大麻烦。 两位教官建议,英语不太流利的民众应尽量保持冷静,听清警员常用的指令词汇,并可以请求寻找会讲他们母语的警员协助。此外,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有效沟通方式,表现出合作意愿,动作缓慢,没有对抗倾向,可以避免警员动武。 以下是一些与警方互动的小贴士: 保持冷静,听从指令,动作放缓,不要反抗; 如果英语不佳,尽量说明情况,请求寻找会讲自己母语的警员; 让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双手,表明没有携带武器; 遇到要求出示证件时,先告知物品位置,待警方许可后再拿出; 避免做出威胁言辞或摆出格斗姿态; 以礼貌的态度与警员打招呼,称呼对方为“警官”; 两位教官强调,即使对手放下武器,警员也需保持警惕,因对方可能还有其他武器,或者有同党潜伏。面对疑人时,警员会尽量避免太靠近对方,并会不断发出指令,试图了解对方的动机和目的。 他们还指出,警员也是普通人,面对潜在危险时也会感到紧张,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虽然“七大自保守则”的存在让一些人误解警员“贪生怕死”,但实际上是为了保障警员自身安全,以及公众的整体安全。
加拿大警方教你与警员安全互动
加拿大警方教市民如何与警员安全互动 卑诗省—— 近年来,不少加拿大市民投诉在与警察接触时遭受不必要武力对待。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卑诗省政府正在设立一个独立机构,负责调查警员被投诉的个案。而同时,皇家骑警也积极向公众传授如何安全地与警方互动,避免成为“受害者”。 两位皇家骑警武力使用教官贾森和罗德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讲解了市民如何与警察有效沟通,并阐述了警方的动武原则。他们指出,很多情况下,市民与警察之间的误会源于语言障碍,尤其是英语欠佳的新移民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一位新移民误解了警员的指令“Freeze(不许动)!”,以为对方说的是“Free(你自由了)”,结果导致警员将其视为反抗行为,险些酿成大麻烦。 两位教官建议,英语不太流利的民众应尽量保持冷静,听清警员常用的指令词汇,并可以请求寻找会讲他们母语的警员协助。此外,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有效沟通方式,表现出合作意愿,动作缓慢,没有对抗倾向,可以避免警员动武。 以下是一些与警方互动的小贴士: 保持冷静,听从指令,动作放缓,不要反抗; 如果英语不佳,尽量说明情况,请求寻找会讲自己母语的警员; 让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双手,表明没有携带武器; 遇到要求出示证件时,先告知物品位置,待警方许可后再拿出; 避免做出威胁言辞或摆出格斗姿态; 以礼貌的态度与警员打招呼,称呼对方为“警官”; 两位教官强调,即使对手放下武器,警员也需保持警惕,因对方可能还有其他武器,或者有同党潜伏。面对疑人时,警员会尽量避免太靠近对方,并会不断发出指令,试图了解对方的动机和目的。 他们还指出,警员也是普通人,面对潜在危险时也会感到紧张,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虽然“七大自保守则”的存在让一些人误解警员“贪生怕死”,但实际上是为了保障警员自身安全,以及公众的整体安全。
雅丁事件:警枪底线引发反思
“警察开枪底线”重燃争议:雅丁事件引发民众反思 近日,18岁叙利亚裔青年雅丁在街车上挥舞瑞士军刀被警方击毙的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官方称之为“正当防卫”,但大批群众上街抗议,质疑警察滥用枪支的行为,并呼吁对该事件进行彻查问责。 这位年仅18岁的青年在街车内挥舞瑞士军刀的举动的确构成威胁,警方出面制止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当街车上只剩下雅丁一人,其他乘客已安全离开,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将其团团围住时,开枪击毙雅丁的做法令人质疑。 许多人认为,雅丁的行为虽然危险,但已降至最低,对社会危害不大的情况下,警察连开九枪将雅丁击毙是毫无必要且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公众担忧,如果警察可以随意开枪,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枪下冤魂”,丧失了基本的公民安全保障。 事件引发了关于“警察开枪底线”的深刻反思。舆论普遍认为,除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其他制止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任何情况下,警察都不得滥用枪支。民众呼吁警局和政府对雅丁事件进行公正、透明的调查,并拿出具体的措施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一些专家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警民冲突频发,反映出执法机构与公众信任关系的危机。提升警察专业素质,加强警务培训,完善执法机制和问责制度,才能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雅丁事件:警枪底线引发反思
“警察开枪底线”重燃争议:雅丁事件引发民众反思 近日,18岁叙利亚裔青年雅丁在街车上挥舞瑞士军刀被警方击毙的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官方称之为“正当防卫”,但大批群众上街抗议,质疑警察滥用枪支的行为,并呼吁对该事件进行彻查问责。 这位年仅18岁的青年在街车内挥舞瑞士军刀的举动的确构成威胁,警方出面制止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当街车上只剩下雅丁一人,其他乘客已安全离开,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将其团团围住时,开枪击毙雅丁的做法令人质疑。 许多人认为,雅丁的行为虽然危险,但已降至最低,对社会危害不大的情况下,警察连开九枪将雅丁击毙是毫无必要且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公众担忧,如果警察可以随意开枪,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枪下冤魂”,丧失了基本的公民安全保障。 事件引发了关于“警察开枪底线”的深刻反思。舆论普遍认为,除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其他制止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任何情况下,警察都不得滥用枪支。民众呼吁警局和政府对雅丁事件进行公正、透明的调查,并拿出具体的措施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一些专家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警民冲突频发,反映出执法机构与公众信任关系的危机。提升警察专业素质,加强警务培训,完善执法机制和问责制度,才能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