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洞庭湖缺水危机:鱼米之乡隐忧

洞庭湖“鱼米之乡”缺水危机:环保问题成隐忧 湖南洞庭湖区,曾被誉为“鱼米之乡”和“长江之肾”,近年却频发缺水危机。当地村民反映,“房前屋后都是水,就是不能喝”。地面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铁、锰超标,养殖业无序扩张导致氨氮超标。 洞庭湖区曾纳入国家规划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高达832.1万人,近年来水环境恶化,湖区规划外又新增了255.68万人面临安全饮水问题。华阁镇村民反映,为了开采地下水源,打井深度已达150米,许多“摇把子井”早已无法取水,深层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萎缩,鸟类栖息地范围仅剩原来的三分之一。鱼类天然产卵场鲁马湖也已逐渐洲滩化,原本随处可见的水生植物野生菰如今难觅足迹。 当地专家指出,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江湖关系发生巨变、上游来水量锐减。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入湖流量从年均1,331.6亿立方米减少到500.2亿立方米,洞庭湖水面面积萎缩了335平方公里。 缺水危机不仅影响农田灌溉,也引发争水纠纷。华容县曾遭遇特大干旱,县城一度面临断水的困境。村民为了生存,只能向地下深挖井取水,加剧地下水位下降。 这场“鱼米之乡”的危机警示着我们,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

洞庭湖缺水危机:鱼米之乡隐忧

洞庭湖“鱼米之乡”缺水危机:环保问题成隐忧 湖南洞庭湖区,曾被誉为“鱼米之乡”和“长江之肾”,近年却频发缺水危机。当地村民反映,“房前屋后都是水,就是不能喝”。地面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铁、锰超标,养殖业无序扩张导致氨氮超标。 洞庭湖区曾纳入国家规划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高达832.1万人,近年来水环境恶化,湖区规划外又新增了255.68万人面临安全饮水问题。华阁镇村民反映,为了开采地下水源,打井深度已达150米,许多“摇把子井”早已无法取水,深层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萎缩,鸟类栖息地范围仅剩原来的三分之一。鱼类天然产卵场鲁马湖也已逐渐洲滩化,原本随处可见的水生植物野生菰如今难觅足迹。 当地专家指出,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江湖关系发生巨变、上游来水量锐减。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入湖流量从年均1,331.6亿立方米减少到500.2亿立方米,洞庭湖水面面积萎缩了335平方公里。 缺水危机不仅影响农田灌溉,也引发争水纠纷。华容县曾遭遇特大干旱,县城一度面临断水的困境。村民为了生存,只能向地下深挖井取水,加剧地下水位下降。 这场“鱼米之乡”的危机警示着我们,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